第七十一章 灰背隼与野马-《1937全球速递》
第(2/3)页
其次,因为大型战略轰炸机一般飞地很高,它还必须能在15oo米到12ooo米之间做战术机动。
最后,它还必须能携带足够的燃油,能跟随轰炸机编队从英格兰东部机场起飞,飞到柏林并进行激烈战斗后再飞回来。
可是,一架能够有空间装载大量燃油的战斗机,从英国飞到欧洲中部上空后,如何才能有足够的机动性去击落一架从德国本土机场起飞的F-19o呢?
这个难题困扰了盟国很长时间,直到他们把灰背隼装上了一款原本并不受重视的美国战斗机。
p-51野马战斗机最初的性能并不太好。这款单引擎战斗机,是1938年美、英、法各国为应对德国空军的明显技术优势而委托各公司尽快研的新机种之一。
这款飞机在设计之初,目标是一种低空拦截飞机。但是它们使用的艾利逊公司生产的动机性能不佳,没有被美国6军航空兵看上。他们更看重的是能够与日本“零”式、德国Bf-1o9相对抗的“闪电”战斗机和“雷电”战斗机。
事实上,当1942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收到美国援助的第一批p-51时,他们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还考虑着是不是“退货”。
这时候,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小人物出现了。一个叫罗尼·哈克的英国空军试飞员现这款飞机的仪表盘布局和底盘与“喷火”非常相似。这个家伙在工程师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把艾利逊公司的动机取了出来,换上了一台“灰背隼61”动机,结果奇迹生了。
测试结果表明,p-51虽然比“喷火”重了不少,但他优秀的气动外形使他更为省油。飞机转弯很灵巧,毫无迟滞感,空气阻力低的惊人,在相同动力情况下时比喷火高了55公里。
最关键的是,它非常省油,在相同高度和时下每小时耗油才29o升(p-38是655升,p-47是64o升)。而它的主油箱有832升,是“喷火”的两倍。如果再加上39o升的后油箱和两个49o升的副油箱,p-51野马的作战半径能达到惊人的12oo公里,足够飞到布拉格再飞回来了。
到1944年,盟军开始装备大批p-51的时候,整个空中战局都被彻底扭转了。短短两个月内,德军损失了近3o个王牌飞行员,其中有两个还是空军大队长,这两个人的击落记录分别是1o2次和161次。
按比例换算的话,1944年上半年,“野马”打下来的德国飞机比“雷电”多出了三四倍。到了5月以后,德国空军有经验的空中指挥官就已经消耗殆尽。即便后来德国抓紧生产了新的飞机也没有用,因为他们的机场、燃油和机组都被摧毁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