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 女看《诗经》,男《楚辞》-《神级复兴系统》


    第(2/3)页

    苏轼给自己儿子起名也是按照苏洵的习惯,长子叫苏迈,次子叫苏迨,三子叫苏过。

    迈,迨,过,都是表示‘到达’的意思,但是方式却各有千秋。

    主席与校长的名字同出《易经》,可以说是玄之又玄。

    鼓之以雷霆【震卦】**以风雨【巽卦】《说卦传》注释:帝出乎震,齐乎巽。意指日出东方,泽被万物,暗合泽东。

    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豫卦】以中正也。

    主席的两个女儿女儿分别叫李敏、李讷,看上去是普通的大众名字,但是放在姐妹两个的情况下,就不一样了。

    《论语·里仁》中有一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主席不愧为文韬武略,纵横八荒的千年第一人。

    名字除了带有一些父母的期盼之后,更多的是相外界表达父母的诉求与期盼。

    比如梁思成希望女儿接过梁启超(饮冰子)之衣钵,故名梁再冰;

    林宾日希望儿子以巡抚大人(徐嗣曾)为榜样,故名林则徐。

    最为明显的就是近代国人起名的方式,经历了那十年飘零后的华夏文明,从国人起名的方式就能看出差异。

    忠国,建国,卫国,建军等成为主流,而且大量重名,可见当时人民的对于子女建设国家的热切。

    但是按照目前国内的文化普及率,过了这个年代的华夏人的名字,似乎并没有回到正轨上,反而变得越来越没有规章,这与传统文化没落,大多数人对古诗,经典这类传统文学不关心有着根本原因。

    这对于一个五千年传承的文化大国来说,并非一件好事儿。

    华夏的起名文化是最为丰富且具有美感的,相比于美帝,拥有  150万种姓氏,但是名字却主要集中在3000个左右的拉丁语单词上,Emily,jessica这种名字平均二十个女孩中,就有一个,叫Emily的就有将近五十万女性,美帝历史上叫玛丽是最多的,和美帝的人口基数比起来,名字的重复性极其高。

    世界上目前重名最多的就是‘默罕mo德’了,全球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

    不看西方,离华夏最近受到汉文化主要影响的高丽继承了一些华夏文化起名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后来推广的高丽文太过单调,导致同名同姓如果不用汉字写的概率太高了,所以他们证件上依旧是汉字,高丽所有人都拥有汉字名字。

    高丽继承了华夏五行轮转的方式,每代相传名字必带一字属性,木火土金水这个排序轮回。

    按照天干排名顺法。

    而且受到儒家文化影响比较严重,忠义礼孝信,贤良淑德,妍是最为主流的,但是由于没有华夏这种丰厚的文化多样性,所以也算是只有简单的寓意,缺少华夏文明中最重要的‘留白美’和‘意境美’。

    说是徒有其表也不算过。

    但是另外一边的东瀛却并非原地打转,东瀛目前用引用汉字和东瀛式的诗句方式,每年都有创新的名字出现,而且增长速度并不慢。

    与之相比,拥有更加便利条件的华夏,起名文化却依旧流传在知识分子或者上层阶级中,以国内现在的我呢普及率是不太正常的,过去大多数人因为无法接受教育,所以不会给家里孩子起名。

    但是按照现在的换算,一个九年义务制教育下来的学生,就相当于古代的一个秀才的级别了,起名字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具有华夏特色的名字却渐渐式微,确实是有些值得反思一下了,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丰富,最深奥的语言之一,渐渐失去了应有的环境,当未来有一天大多数人都叫着相似的名字,不但没有了汉字文化中的‘高级意境’,连通俗的寓意都不在,只剩下雷同性的同名,那会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王耀这个名字是养父给起的,算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单字名,只不过配上姓氏显得比较霸气,但是在经过王耀给自己取了表字‘辜’之后,这个名字就与王耀的命运紧紧契合在一起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