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请了汇泉楼的厨子,他们的席面。一概不用咱们管。你只管坐着受用便是了。”今儿林雨桐也是可着银子的造,给贾家的爷儿们,贾家的旁支,有一家算一家,都有上好的席面送过去。她就说“男人家出门,还能尝尝外面的菜色。只咱们在家里,等闲也出不去。就是出去了,又哪里能进馆子尝尝新鲜。这汇泉楼的菜,听说是老圣人都赞过的。咱们也在家里安生的坐着,尝上一回。” 宝玉马上说好“菜是极好的。只是那儿不及家里舒服自在。之前怎么没想着,叫人送回来呢。若是能给老太太太太尝尝,也是我的孝心了。” 贾母特别赏脸,就说“要么我说她是个有福人了。凤丫头是忙了这头忙那头,只她,想着怎么受用怎么来。” 众人说着话,那边王熙凤得了空,拉了林雨桐却道“你这哪里是上门谢我,分明就是要害我。这若是吃顺了嘴,今儿这个主子要个这菜,明儿那个主子要个那菜,我的乖乖,这得多少银子出去?” 林雨桐斜眼看她“你就当你家做出来的菜真比那馆子便宜了?” 叫上下一盘剥,早比外面最好的菜都贵出好几个档次去。 等晚上了,平儿才低声跟王熙凤说“珩大奶奶说的有道理。” “我哪里不知道有道理?”王熙凤哼了一声“可你就算是从外面采买了,家里这些人就贪的少了,还不是变着法儿的想着法子的从其他地方又掏银子,不管是这里的还是那里的,不都是一个老鼠洞的粮食,偷吧,偷完了就都清净了。如今想想,这高门大户的,还不如人家那小户人家好过日子呢。” 平儿就道“好糊涂的话。那小户人家,有几个跟珩大奶奶似的,这么一眨眼,这日子就过起来的?” 王熙凤就叹气“我也就是说说而已,当的什么真。” 正说着话呢,周瑞家的来了,说是太太叫呢。 王熙凤也这歪下了,又拾掇了起来去看看,这又怎么了? 谁知道去了之后王夫人在抹眼泪,王熙凤唬了一跳“这是怎么了?” 王夫人忙道“今儿忙忙叨叨的,也没顾上。刚才外面才来送信,说是一个姓夏的小太监来了,捎了信儿过来……” “可是大姐姐?”王熙凤眼睛一亮“这两年信少的很了,如今这来了,是……” “在中宫。”王夫人抹了一把眼泪“在中宫呢。” 皇后身边。 王熙凤咂摸过味儿来了“中宫还无子呢?” 皇后年纪不轻了,又没有儿子。若是在中宫伺候的好了,未尝没有机会。 王夫人点点头,手里的佛珠一下紧似一下的转着,“你从账上,先支上两千两银子,那太监说明儿来取。先让捎进去,这有了银子,到底方便些。” 王熙凤应着,回去想办法弄银子这事不提。 且说林雨桐和四爷,把贾家这头应付过来,尘埃落定了,这才先叫人递了拜帖,然后登了林家的门。 林家内宅是那位大姑娘林彤玉管家,一到二门,就见她带着黛玉亲亲热热的迎过来“姐姐可来了!这些日子妹妹在家日日念叨。” 黛玉在一边抿嘴笑“姐夫中了状元,还没贺喜姐姐呢。” “不用贺喜,也知道妹妹为我高兴。”林雨桐说着,就拉着黛玉往里面去。又专门去拜见了那位刘姨娘。 刘姨娘是林彤玉的生母,对杨哥儿自是视如己出。她自己没儿子,能养个儿子,那比养闺女都精心。她跟一般人家的妾不一样,在林家的地位那是没有正妻的名分,但有正妻的待遇。不管怎么样,养大俩孩子这是多大的功劳?林家谁敢薄待? 黛玉没那么世故,纯碎是因为这位姨娘抚育子嗣有功,所以对她也极为客气。 这姨娘也有意思,住在她的院子里,等闲也不出来。 林雨桐见了礼,她不敢受,避开了。但这是态度的问题。 因为这个事,林雨桐觉得林彤玉待她,亲近多了。今儿又没别的客人,三个人在一块说说话,过的也算是愉悦。 而前面,林如海又提点四爷“老圣人固然得敬着,但是圣上那里……万万不可马虎。这以后在老圣人和圣上之间,怎么平衡,你心里得有数。其实,我建议你外放。离京城远远的,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四爷没回答这个问题,只问他“姨丈有什么打算。” 林如海叹气“在盐政上,那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回京呢,也是两难之地,难于周全。我想好了,如今这身体着实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便不如去清闲的衙门,消磨上几年。等杨哥儿出仕了,我便致仕。颐养天年,享享天伦之乐。” 可四爷却没有外放的打算,但具体的想法,他却不便跟林如海说。 论起亲,人家当然跟人家那个姓闻的女婿更亲了。 拜访了一遍,算是把礼节走完了。 前前后后的琐事忙活完,四爷就该去报道了。翰林院编修,得在书院熬上一年半载的。 谁知道四爷上班去才一天,就有旨意下来了,是皇后的懿旨。给了林雨桐一个七品的孺人敕命。 按说,还该有钱氏。给钱氏请封了,就不能给自己请封的。历来,都是先给母亲请封的。 可四爷是回来之后才知道皇后的懿旨的,之前一点信儿也没得。更没有说主动请封这yi ma事。 才是正七品的位子,封也只能封一个人。请封肯定是要请封的,但是给钱氏请封,本也应该。可这在京城,接了敕命,哪里有不入宫请安的道理?钱氏那糊涂的性子,敢放出门吗? 因此,四爷还想着,要不先算了。不急着请封。桐桐也不是在乎那个的人。 谁知道皇后来了这么一下子。 钱氏那里就尴尬了。 正说着呢,谁知道第二天又有旨意下来了。这次不是皇后下的懿旨,而是皇上给的圣旨。大致的意思是说,知道状元郎的父母双亲都是向道向佛之人,所以给了贾数一个道号‘端华道人’,也给了钱氏一个号,称‘华盖夫人’。又说,既然是出世之人,便不用诸多俗家的礼仪。 意思是不用谢恩了,就这么着吧。 可这不僧不俗的号,又是几个意思? 林雨桐也不细想,大致就是皇上想赏点特别的。知道这边的情况,就量身定做的给了。相当于一个荣誉称号之类的东西。 这事,贾数和钱氏能不去谢恩,四爷和林雨桐能不去吗? 先去递了牌子,然后宫里出来人,说了第二天哪个时辰进来。 四爷和林雨桐还不属于一个批次的。四爷要见皇上,早上就去。而林雨桐,得等到中午。 进了宫,这没有特殊的待遇,就只能这么走着。 原以为,这皇后的宫殿,即使不在皇宫的中轴线上,应该也不远才对。可结果呢,走的方向是朝东面去的。 到了才知道,皇上和皇后如今是住在原来的东宫的。 这地方也是够偏的。而且先太子在这里被圈禁了好些年了,宫殿也没有修缮。那个才死了,这个就搬进来了。哪怕知道住的是谁,可也没法夸一声这地方好。 跟着太监嬷嬷进来,在门口就碰见一含笑站着的女官。一看见这女官的脸还有她眼里的热切,林雨桐心里就咯噔一下这不是元春吗?她怎么在这里? 元春对着林雨桐福身“余孺人,请跟我来。” 林雨桐还了一礼,也没言语,紧跟着她往里面走。身后的太监不远不近的跟着,元春回头看了两眼,才低声道“妹妹莫怕,皇后是个极温和的人。” 倒是先对着自己示好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