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明代的卫所制,以军屯保证其自给自足,由世袭保证士兵来源,这和新中国刚开始的建设兵团一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卫所制的这一特点,是与明初特定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多年战乱,使明初出现了大量荒闲土地,政府得以进行土地的再分配,把大量土地直接划归卫所管辖,军屯有充分的保证。 这就跟新中国太祖,打土豪分田地,似乎是一个山寨类似。 但永乐晚期,军屯制度已开始遭到破坏。宣德以后,卫所官侵占军屯田地、私役军士耕种之事,已频频发生。也就是官员一代不如一代,侵占军户的田地,贪官污吏一直就是一个国家的最大毒瘤。 可以说,明朝的卫所存在的一个经济基础。就是如果“军伍销耗,耕者无人,则屯粮不足。又增以客兵,坐食者众,屯粮更为不足。于是益之以民粮,又益之以盐粮,又益之以京运,卫所之制始破坏矣”。 恶性循环之下,军官们为了养活自己家丁,不但克扛粮饷,也鼓励这种现象的存在,好让他们借此吃空饷。 于是,情况越发恶心了。 朱子龙决心全面了解一下这种情况,于是交代道:“传令下去,从明日起,我便要巡视治下各堡各卫!” 一连数天,一路观察下来,越看朱子龙心中越发沉重。 各屯堡和卫所的情况都非常糟糕,屯田抛荒,耕牛瘦弱,堡内屯户大量逃亡,青壮越少。到处坑坑洼洼,内部两边多是一些土屋,茅屋之类的破烂建筑,路上走的也多是衣衫褴褛,冻得全身哆嗦的男人女人。 这绝比是难民营,而不是军营。 终于,当来到山东金岭南时,朱子龙问随边的人:“听闻这边金岭堡附近有一个大铁矿?” 第(2/3)页